原标题:从“十四五”规划解读中国区块链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发展
回顾国内区块链技术发展中的政策支持,从2019年中共中央局将区块链技术确定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范畴,再到“十四五”规划中将区块链技术第一次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也深刻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并且有望通过该技术推动整个世界互联网格局的重构。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8提升至10%。”。区块链被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关于区块链的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区块链发展确定的目标与方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
第二,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
第三,完善区块链监管机制,做到让区块链技术真实有效地为国内各行业领域服务。具体解读分析如下:
区块链核心技术发展创新
区块链技术具有改变传统行业业务模式的潜力,能够突破传统信任机制的制约。可以从简单依靠基于行业业务流的低效协同,升级为多方监督的自动执行可信安全系统。据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发布的“2020年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区块链行业整体认知已趋于理性,核心技术框架已基本成型,但区块链技术本身还处于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阶段,核心技术如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都在快速的更新迭代和发展,国内外都在试图突破区块链技术在性能、安全性、分布式三方面的平衡难题。据中国通信院可信区块链测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约50%的区块链技术采用国外开源底层平台,在区块链核心技术和算法方面主要来自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虽然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核心技术短板也日益显现,亟待在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条件,对于我国的互联网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Nexo将再花30天时间来决定是否收购Vauld:金色财经报道,加密借贷平台Nexo将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决定是否收购Vauld。Nexo于7月5日开始对Vauld进行尽职调查,并在9月5日前做出决定。延期意味着最早要到10月的第一周才会宣布决定。
虽然Nexo要在10月初之前宣布其决定,但Vauld本身要在11月7日之前决定未来道路,它在8月从新加坡高等法院获得了三个月的时间。在该日期之后,除非法院再次批准延期,否则Vauld可能会被迫清算。如果Nexo交易没有发生,Vauld表示它有其他计划,包括筹集更多资金,等待其部署的一些资金返回,将债务转换为股权,并发行自己的代币。(the block)[2022/9/9 13:19:11]
联盟链+行业应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点明了区块链服务平台以联盟链为技术支撑点,结合各行业领域的业务是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服务的主要形态。联盟链具备多方互信与性能兼顾,监管友好,安全可靠的特性,将成为“十四五”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具备真正的技术和商业落地可行性。除国外知名的Hyperledger Fabric、Ripple、R3 Corda 之外,国内也有工商银行玺链、微众银行 FISCO BCOS、趣链 Hyperchain、蚂蚁金服“蚂蚁区块链”、百度XuperChain、腾讯TrustSQL等区块链自主底层技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在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资金监管、医疗等领域都有各自的典型应用探索方案,这些探索方案依托联盟链形式,帮助相关行业领域提升效率、体验、规模,降低成本和风险,能够使联盟内的企业随时随地调取或接入各类社会化行业大数据信息,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地域限制、降低技术门槛,为各行业产业链推进中遇到的生产协同、信息共享、资源融合、柔性监管等挑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Rarible完成1420万美元A轮融资 将在Flow上推出新的NFT市场:基于以太坊的NFT数字收藏和交易平台Rarible完成由洛克菲勒家族风险基金Venrock和区块链风险投资公司CoinFund领投的1420万美元A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01Advisors也参与本轮融资。所筹资金将用来招聘新的团队成员并发展平台,与此同时Rarible也正在Flow区块链上推出一个全新的NFT市场。(Coindesk)[2021/6/23 0:01:19]
目前,区块链服务平台正在逐渐探索建设或地域、或行业的生态聚合式平台。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这种发展有进一步加速趋势。相关企业及实体在此过程中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各自特长,利用区块链技术共同建设区块链服务平台,并在服务平台基础上进行应用创新,这将是未来国内外企业青睐的数字产业新形态。
国家各个层面的重视下,区块链应用将日益广泛。未来,区块链技术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跨领域、跨行业的自动化协作,实现社会化生产、销售、服务、管理体系的融合创新。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将会渗透到各种业务流程环节当中,随千行百业各种业务环节的推进而自动实施,成为效能社会高效协作机制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基础设施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
区块链+金融应用
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中探索最多的领域,在资金监管、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清算等细分领域都有具体的典型案例落地。这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十四五”区块链+金融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1) 资金监管
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等特性可解决资金监管跨机构方机构实现数据可信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基于智能合约的工作流引擎,通过灵活配置资金审批流程,实现资金申请和审批支付自动执行。区块链数据可追溯的特性,也让资金链路清晰可见,在利于监管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资金利用的统筹管理,使资金管理透明高效。典型代表案例有工银科技的雄安征拆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雄安项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贵州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等案例。
2) 供应链金融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信用穿透,为上游多级供应商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区块链难篡改可溯源的特性将核心企业的信用(票据、授信额度或应付款项确权)转化为数字凭证,使信用可沿供应链条有效传导,降低合作成本,实现信用打通。典型代表案例有中国工商银行工银e信、农业银行e链贷、腾讯易动产质押融资平台、浙商银行应收款链、百度智能云供应链金融平台等案例。
3) 贸易融资
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打造多机构参与的贸易融资(联盟)平台,连接商户、金融机构、仓储管理、物流公司、监管机构,将交易过程中的货物、单据、物流、监管信息等数据流上链,让真实世界中的货物信息与电子单据信息进行相互验证,满足企业对在途和仓储实物商品融资的需要典型代表案例有中国工商银行的“中欧 e 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平安银行IFAB区块链智慧贸易融资网络和联动优势科技的跨境保理融资授信管理平台等。
4) 支付清算
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跨机构支付清算平台,可以在交易双方之间直接共享交易数据流,简化对账处理流程,作为传统支付产品的有效补充,典型的实践案例包括Ripple、IBM构建全球支付网络 WorldWire、中国银行区块链跨境钱包项目、招商银行直联支付区块链平台、微众银行的金融机构间对账平台等。
完善区块链监管机制
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在面对数字货币红利和区块链技术潜力时,一方面出台监管政策维护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虽然不同国家因技术及产业发展阶段不同,鼓励及监管侧重有所不同,但整体上普遍对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完善区块链监管机制作为重点提上工作日程,核心是为国内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导航和保障。完善区块链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监管机制,必须结合相关市场实践,深入研究其对现有市场结构、风险管理模式、监管及法律框架产生的影响。并适时为区块链技术在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基础,明确法律和监管规则的适用性问题,填补法律和监管机制的空白区域。以合规监管确保区块链平台能够安全可靠地为客户服务,确保各区块链平台在技术上和运行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最终通过建立实际有效的监管机制,负责监管区块链平台运行和安全服务质量,为国内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监管基础体系。
“十四五”时期是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和规范监管,我国区块链技术势必会迅猛发展,同时能真实有效地赋能实体经济。当今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国内多个行业领域中进行了应用,其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构建安全可信的机制。区块链技术将逐步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助力数字资产价值提升,成为数字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纽带,成为数字金融中的重要技术工具。
“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区块链技术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突破重点核心技术,引领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的新平台,推动建立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简介
王绍刚:工银科技数字金融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马国祥:工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数字金融实验室总经理
王舒榕:工银科技数字金融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周海京:工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