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 新浪潮的到来

自艺术家 Beeple 完成史诗级拍卖,币圈彻底打碎了对艺术圈的传统认知,在资本的刺激下,众多的艺术家们感受到「起风了」,一时间,加密艺术成为关键字的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

Beeple 创作的充满未来感的世界

在艺术家们纷纷主动破圈,拥抱加密艺术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风向」、是「浪潮」,不可否认的是,这风向与浪潮是源于资本的运作,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艺术」本身的力量,尚待考量。

在当下,我们讨论加密艺术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价值与投资分布层面。纵观目前的新闻,对加密艺术的讨论,币圈多余艺术圈,讨论的核心,也是资本多余艺术,但对于「加密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很少涉及,这是市场基因,不可回避。

但也说明加密艺术中的「艺术」的可讨论空间很大,艺术家对加密艺术的破圈之路刚刚开始。

当我们讨论加密艺术时候,如果只讨论「加密」,不去讨论「艺术」,在「浪潮」过去后,我们就会发现「加密艺术」一直在裸泳。

Felix Capital推出6亿美元基金支持Web3初创公司:6月8日消息,总部位于伦敦的风险投资公司 Felix Capital 推出新的 6 亿美元(4.78 亿英镑)专项基金,将用于在欧洲和北美地区投资 20-25 家专注于 Web3 可持续性发展的早期阶段初创公司,每家初创公司的投资规模约为 500-1000 万美元。

Felix Capital 成立于 2015 年,此前投资过加密硬件钱包 Ledger、Deliveroo、Oatly、Peloton 和 TravelPerk,本轮融资后该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 12 亿美元(9.57 亿英镑)。[2022/6/9 4:11:39]

而当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一定是站在艺术史的角度去讨论才有依据,当我们谈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也只有联系艺术家创作的历程去谈才有意义,那么当我们导论加密艺术的时候,只有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作为纵轴,将区块链技术环境作为横轴,形成交叉点去讨论才有价值。

一位画着国画或者传统油画的艺术家,在之前的作品里,从未有对网络、对数字、对科技的思考,但只要作品上链,便是破圈,便可称自己为加密艺术家,这显然是一种脱离了创作上下文关系后,而产生极其浅层的认知。而只有创作历程与环境契合、其思考与创作载体契合,才能传达这种艺术的特性。

北京金融法院:加强对金融领域法定数字货币等新型权益的保护:北京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8月10日在北京金融法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制定出台了《关于为北京“两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其中,《若干举措》聚焦金融科技创新,提出加强对金融领域法定数字货币、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等新型权益的保护,保障金融科技创新在法治轨道上稳妥开展。(中证网)[2021/8/10 1:45:06]

对于什么才是加密艺术,这里我想用两个案例说明,案例皆来自于稀瘾加密艺术平台。

稀瘾作为加密艺术内容运营平台,在合作艺术家的选择上,稀瘾有自己的艺术标准:创作的历程、思考与科技、智能化及区块链有绝对的关联,。而林欣做为稀瘾的合作艺术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这次的合作的达成,与其说林欣老师选择了加密艺术,不如说加密艺术选择了林欣老师。林欣作为数字艺术家,早在 2005 年,便开始系统性的思考和呈现「后网络」、「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大数据」等命题。在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形,同时作为人类/机器/意识/程序的结合体而存在,这种中性和客观的视觉展示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赛博空间。将这种空间放置于区块链上,艺术与技术在基因上天生的契合,才应该加密艺术作品原本的样子。

稀瘾签约艺术家--林欣老师的作品

而本次林欣选择上链的作品,是林欣创作历程中的变革之作,在这幅作品之前,她还是在「外象」上进行作品表达,而这幅作品之后,她开始「内观」,她的作品更直接的表达着内部的思考、内心的情绪。恰如画面上的中线:中线之上,是外部的呈现,而中线之下,则是内部的情绪。这种变革也与「加密艺术」带来的变革在内核上尤为一致。本作品将在亚洲最大的加密艺术交易平台 Crypto Art 上进行公开销售。

塞尚在展览上拿出自己签名的小便池,却定义了「现成品艺术」概念,安迪沃霍用丝网印技术,却创造了「波普艺术」。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技术本身不足以成为艺术流派,只有艺术家的思考创作才可以。

加密艺术亦是如此,我们讨论了太多技术内容,不论是区块链的技术,还是艺术家创作的技术,大部分艺术作品换了一个载体呈现而已。目前,有不少艺术家已开始基于链上合约进行创作,尝试着做更为「纯粹」的加密艺术,给加密艺术的未来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

4 月 3 日,稀瘾创始人常晖受邀参加,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智能化时代的科技与艺术」论坛,并就「NFT--艺术经济的新形态」进行了主题分享。会上,稀瘾与本次论坛的参展艺术家郑达联合宣布,将基于郑达新发布的艺术作品 AIBOX,结合区块链技术共同打造全新的加密艺术项目。

常晖在论坛进行分享

郑达, 跨媒体艺术家,Low Tech Art Lab 创立者,作品获得英国「The 2017 Lumen Prize」互动艺术大奖,「2018 第三届王式廓奖」艺术奖得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 CPI 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焦距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媒体剧场等。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探索光与运动的交互、机器视觉系统的算法美学,以及可计算媒介的装置艺术的感知系统。

郑达作品--LOW AI Box

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人们的社交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那么将自己的收藏品收藏到链上也将是未来的 趋势。加密艺术,未来可期。

稀瘾,引领你的加密艺术收藏旅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火币网下载官方app这个让以太坊躁动起来的Fei究竟是什么来头?

最近一个叫做Fei的稳定币把以太坊的热度再次推到了新高度。 自从Ampl诞生,算法稳定币就成为了市场非常看好的一条赛道。但是由于Ampl的设计模型非常简单。币价高于一美金,项目就通胀;币价低于亿一美金,项目就通缩。从而导致Ampl的价格暴涨暴跌。这种情况让大家感觉到这个主打稳定的稳定币其实并不稳定。

DOT我们会看到一个多链的世界吗?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两大盈利程度最高的公共区块链网络是以太坊和比特币,且坦率地说,它们之间甚至还差得很远。 以太坊是世界上市值第二高的区块链,也是可编程、Dapps (去中心化应用) 领域领先的公链。它已经为诸如 DeFi(去中心化金融) 和 NFT(非同质代币) 等创新应用证明了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MATICGlassnode 数据洞察:比特币投资者仍在买入 长期持有者卖出速度放缓

原文标题:《Glassnode 丨大部分用户仍在持续买入 BTC ?》 随着长期持有者大幅放缓卖出,比特币的价格持续在 5 万美金以上,新的持有人群也出现了。 比特币从最高点 58,328 美元跌至日内最低点 50,929 美元。尽管如此,长期持有者大幅放缓了卖出,长期持有币开始成熟,交易所的持续流出表明积累并没有放缓。

[0:15ms0-0:484ms